情怀铺路抓管理,扑下身子做服务 | ||||||
——水电一局营口产业园项目部给民工送上定“薪”丸
| ||||||
“在外打工十几年了,从没感受过这么温馨的工地,项目部想的很周到,上班‘刷脸’,工资按时发,给我们免费发放个人防护用品,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区,在工地时刻提醒我注意安全,给我们做技术方法指导,让我感到工地就和家一样!” 53岁的徐士安是地地道道的营口本地农民工,3月份项目一开工他就来工地干活了,负责工地上的临时设施制作安装、还有各种杂活、零活,因为心灵手巧,本领过硬,人送外号“徐大拿”。 产业园建到了家门口,项目由央企承建,安全有保障,收入有保障,“徐大拿”从此过上了踏踏实实上下班,天天回家吃晚饭的幸福的日子。说起来再不用四海奔波住工棚了,大拿的幸福感就止不住的往外冒,这幸福感到位了,责任感更是爆棚,这不,下班时间到了,他还在忙着加固围挡,工友们路过开他玩笑:“不赶紧回家陪媳妇,这是把工地当家了咋滴?”他笑咪咪的回上一句:“可不是,工地就是咱的家,看见没?项目部大门上水电一局那几个大字还是俺们亲手贴上去滴哩!” 水电一局营口辽河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部的农民工基本都来自当地,建设家门口的产业园,有着更多参与感与自豪感,他们盼望着产业园的建设推动营口地区的经济进一步发展,盼望着象水电一局一样管理完善的央企进驻自己的家乡,给营口的父老乡亲们带来更多的优质就业机会。 水电一局做为营口辽河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EPC总承包方,自进场建设以来,积极践行央企社会责任,时刻将农民工冷暖挂心头,做到农民工利益无小事,扑下身子为农民工服务,情怀铺路,积极探索农民工管理新模式,全面推行“实名制”管理,完善“农民工专用账户”,将农民工纳入安全技术一体化管理,实现农民工管理“精细化”“一体化”。项目部的精细化管理、贴心式服务模式,赢得了广大农民工兄弟的一致好评。 实名制管理,解农民工薪资之忧 “身子不要动,眨一下眼睛,好,录入成功,下一个。” 这是项目部按照《营口市建设工程项目实名制管理办法(试行)》以及水电一局关于农民工管理的要求,对所有新进场工人进行实名认证,将人员信息录入住建实名制系统APP,实行人员动态管理。 农民工进场后,项目部首先收集人员信息登记造册,按照水电一局农民工管理办法,及时督促协作队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然后将个人信息录入实名制系统,通过实名考勤制度,精准掌握进场人员情况和日常监管,并根据考勤数据制作工资表,实施科学管理,确保农民工工资发放有据可依、有迹可查。 为完善农民工薪资管理,项目部还严格遵照水电一局有关规定,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对工资款与工程款进行区分,每月工程款资金到位后,优先安排发放农民工工资,做到专款专用,坚决禁止将工资款项挪作他用,并采取工资代发模式,从源头确保农民工工资得到保障。 刚开始项目部做实名制时,很多工人不理解,觉得很麻烦,直到拿到第一个月工资时,他们才真正理解了实名制管理的重要性。工人们由衷的对项目管理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说:“最开始时真不习惯,每天进出工地要打卡、人脸识别,还要登记信息。这领到工资才发现,每天‘刷脸’就是咱们的考勤记录,比原来工头记录得更加详实,上工情况一目了然,咱们只要签字确认就可以了,而且工资直接由项目发到我们手上,心里踏实多了!” 带着感情做安全,解农民工安全之忧 项目部安全管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带着感情做安全。 农民工进场就开始介入式管理,先对农民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根据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制定通俗易懂、切合实际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不合格就重新进行培训,直至考核合格。然后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操作规程学习。 农民工进入工地开始工作后,按照安全管理要求,重点检查安全规章执行情况:包括是否正确佩戴安全帽、是否佩戴防护手套、是否系好安全带、以及不准违规用电等等。 万事开头难,有些工人不理解现场的严格管理,觉得要求过多,嫌麻烦,更有工人带着抵触情绪故意违章。面对这样的情形,项目部安全管理员没有一味的采用强硬的态度推行管理,而是选择带着感情做安全,积极融入农民工群体,利用工人休息的时候,和他们聊聊家常代入安全生产知识、事故案例;在班前会的时候组织观看各种安全违章事故案例;在作业过程中亲手为他们纠正违章行为,并开个玩笑:“师傅,按照项目部规定一次违章处罚50元,您一天的辛苦钱够违章几次啊?”功夫下到了,农民工兄弟也都明白过来,感慨到:“原来这都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以前在别的工地,老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自己的安全只有自己管,你一个人负责我们近百人的安全,也是辛苦,放心吧,以后我们听你的!” 时间久了,项目安全管理员和农民工都成了好兄弟,再去工地,你笑一笑,他也笑一笑,笑容增多,违章减少,安全管理见实效。 全过程技术服务,解农民工技术之忧 “农民工的事情就是咱们项目部自己的事情,必须做好做实,面对农民工,我们工程部全员都要当施工员。”项目管理团队这样要求。 由于当地脚手架工人技术水平偏低,面对这种情形,项目部当即进行展开培训指导,从会议室的理论演示讲解,到现场的实际操作指导,项目技术负责人耐心的指导到:“立杆间距1.5米,横杆间距1.2米,立杆底部必须设垫块,剪刀撑搭接不小于1米,连墙件要抱柱……” 7-10#附属楼顺利封顶后,迎来了二次结构施工。由于砌筑班都是当地民工,他们的砌筑作业都是“土”做法,项目技术部当即进行1米线服务,面对面指导,在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基上,干摆轻集料实心砌块,先进行试排,再进行砌筑。根据下部结构层的标高,拉通线检查挑砖皮数,如水平灰缝厚度超过20毫米,用细石混凝土找平,不得用砂浆找平,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孔洞呈水平方向,采用反砌,上、下皮竖缝相互错开二分之一砖长,轻集料实心砌块与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咬楼砌筑,安装线盒部位、转角部位排砖赶不上整砖的地方用轻集料实心砌块砌筑……在砌筑现场,技术人员手把手的教,农民工认真的学,很快一面标准墙平地而起。 正是这样的服务式管理模式,得到了农民工的情感认同,能够自觉主动服从管理,使得施工方案能够不折不扣落实到现场,不仅提高了作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还能更好的提升项目管理能力。 加强农民工管理是重中之重,下一步,水电一局营口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部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农民工管理,真正将“介入式管理、保姆式服务”落到实处,情怀铺路抓管理,扑下身子做服务,为农民工兄弟送上一枚实实在在的定“薪”丸。 | ||||||
【打印】 【关闭】 |
浏览次数: |